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般的反射系数计算都是以单个界面为基础来进行的,而陆相地层主要以薄(互)层为主,这 是一个矛盾。该文在推导出任意入射角入射条件下的多个薄层纵、横波反射系数谱理论基础 上,进一步简化出了单个薄层垂直入射时的纵波反射系数谱计算公式,从而获得了在薄层条件 下不同频率成分的纵波反射系数谱数学关系式。由此进一步形成了面向背景的纵波反射模型 正演方法。通过采用实际地震子波为输入子波,对单个楔状体薄层、薄互层组楔状体地质模 型进行了纵波合成记录制作。分析表明,其实用性强。不仅提供了一种基于新方法的合成 模拟手段,更为横向谱比的物理意义分析提供了手段。
推荐文章
稀疏反射系数频率域正余弦分量协同反演方法
反射系数
地震分辨率
谱反演
余弦分量
正弦分量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脉冲反射系数谱反演方法研究
压缩感知
稀疏脉冲反射系数
谱反演
L1范数
基追踪
Morlet子波
高分辨率
地震薄层反射系数谱反演算法研究及应用
地震薄层
反射系数
谱反演
奇偶分解
基于声压反射系数幅度谱匹配分析的薄层厚度和超声纵波声速双参数反演
薄层材料
声压反射系数幅度谱
相关系数法
厚度
纵波声速
反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薄层的反射系数谱理论与模型正演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纵波 横波 薄(互)层 入射角 反射系数谱 地质模型 合成记录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31.414
字数 3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01.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振华 成都理工学院信息工程与地球物理系 244 4294 35.0 49.0
2 汪恩华 成都理工学院信息工程与地球物理系 4 93 4.0 4.0
3 李庆忠 3 10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纵波
横波
薄(互)层
入射角
反射系数谱
地质模型
合成记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