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对53例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 结果①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平均MVD(个/mm2)分别为96.04、144.87、164.22,三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织学Ⅰ级、Ⅱ级、Ⅲ级的平均MVD(个/mm2)为86.23、116.25、156.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平均MVD(个/mm2)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26.3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4.1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MVD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MVD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推荐文章
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胃癌
肿瘤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orrmann分型
TNM分期
胃癌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胃肿瘤
毛细血管
抗原,CD34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MSCT灌注成像评估胃癌组织表面通透性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胃癌
多层螺旋CT
表面通透性
微血管密度
价值
胃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微血管密度
胃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意义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肿瘤/血液供给 毛细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6-3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5.2
字数 1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01.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昌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50 187 8.0 11.0
2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28 562 10.0 15.0
3 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48 279 9.0 13.0
4 王光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1 83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肿瘤/血液供给
毛细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