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颗粒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向大鼠腹腔内注射O111B4标准大肠杆菌加硫酸钡混悬液,建立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诱发大鼠肝损伤.检测血中内毒素(ET)、IL-18、谷丙转氯酶(ALT)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腑安治疗组相比较.结果: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诱发的肝损伤中,大鼠血浆中内毒素及血清中的ALT含量升高,腑安治疗组中,内毒素及ALT水平均低于肝损伤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8显著升高,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经腑安颗粒治疗后,可降低血清中IL-18.结论: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的程度与血清中IL-18的升高呈正相关,表明IL-18是内毒素诱导肝损伤中的重要诱导因子,中药腑安颗粒保护肝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18水平而实现.
推荐文章
β-arrestin2在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
β-arrestin2
TLR4/NF-κB/TNF-α信号通路
TFDG对IL-1β体外诱导大鼠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炎症
sTREM-1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早期的作用及意义
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抗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L-1 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膜腹炎 内毒素血症 IL-18 肝损伤 中药腑安颗粒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
字数 2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948.2001.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妙娜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90 553 12.0 16.0
2 冯秉安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22 164 7.0 12.0
3 王连江 1 18 1.0 1.0
4 陈佳宁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膜腹炎
内毒素血症
IL-18
肝损伤
中药腑安颗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双月刊
1007-6948
12-12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三纬路122号
6-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9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0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