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常见血凝学指标和几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定量测定在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例正常人和63例DIC患者标本,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凝血障碍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了常规血凝学指标,并用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栓溶二聚体(D-dimer,D-D)含量.结果各期DIC患者的部分常规血凝学指标有一定规律;而分子标志物变化不同.早期DIC中,D-D含量为(1.62±1.46)mg/L,NC组为(0.51±0.12)mg/L;F1+2含量为(4.96±2.78)nmol/L,NC组为(0.73±0.42)nmol/L;TAT含量为(33.11±20.59)μg/L,NC组为(1.64±3.04)μg/L;中期DIC中D-D含量为(6.85±8.37)mg/L;F1+2含量为(4.36±2.44)nmol/L,TAT含量为(22.53±20.98)μg/L;晚期DIC中D-D含量为(10.32±5.85)mg/L,F1+2的含量为(6.44±3.51)nmol/L,TAT含量为(36.64±20.09)μg/L.F1+2与TAT在所有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679,P<0.0001),而F1+2与D-D、TAT与D-D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应用不同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定量测定和常用血凝学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
推荐文章
急性白血病并发前DIC的分子标志物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诊断
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21-1片段
DIC患者测定凝血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分子标志物
临床意义
肾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
分子标志物
诊断
监测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子标志物及常规血凝学指标测定在DI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诊断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志物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与临床实验诊断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54+.8
字数 2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287.2001.05.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
月刊
1007-4287
22-1257/R
大16开
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
12-172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4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65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