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封闭性好;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鲁克沁构造带高粘重质油的形成是原油运移和成藏阶段双重稠变作用的结果,并且油气的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原油的逐渐稠变,所需要的封堵条件逐渐降低,油气的聚集过程才趋于稳定。鲁克沁构造带构造后期变革主要表现在构造幅度的增大,而未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因此,前侏罗系油藏得以完好地保存。
推荐文章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吐哈盆地
稠油
成藏机理
水动力
次生稠油油藏成藏模式研究—以鲁克沁构造带为例
次生稠油
稠油成因
成藏条件
油藏类型
成藏模式
吐哈盆地红台构造带气田成藏机制
吐哈盆地
小草湖次凹
侏罗纪
气田
成藏动力学
气藏形成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降解特征及稠变机制
稠油
生物降解
稠变机制
鲁克沁构造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断层封闭性 稠油 成藏机制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2.116|TE12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1.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密福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5 299 5.0 5.0
2 信荃麟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7 384 7.0 7.0
3 李亚辉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4 273 4.0 4.0
4 高红艳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3 127 3.0 3.0
5 徐振中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3 127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21)
二级引证文献  (258)
199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2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2(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断层封闭性
稠油
成藏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