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介绍有关移植肝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动向。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性报告。结果移植肝冷保存后的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有:(1)内皮细胞损伤和Kupffer细胞激活,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移植肝损伤,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白细胞、血小板与肝血窦壁的粘附而损害肝细胞,并可阻塞肝血窦造成“无复流”现象;(3)pH值的变化。再灌注后移植肝的代谢恢复正常后,组织内pH值的改变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并可造成线粒体的肿胀,使肝细胞的功能降低;(4)复氧损伤。主要与白细胞释放活性氧(ROS)有关。结论移植肝再灌注损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再灌注前后提高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性,抑制kupffer细胞的激活,减少ROS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将是今后预防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研究的关键。
推荐文章
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肝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机制
防治
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肢体缺血再灌注
肝损伤
机制
防治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肝脏
再灌注损伤
研究进展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保护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综述文献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7.3|R619.9
字数 23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6947.2001.02.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伟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52 346 12.0 16.0
2 李宏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90 686 13.0 22.0
3 邵堂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 14 9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综述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月刊
1005-6947
43-1213/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2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25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