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对象的消化道症状及中医脾胃虚产证型出现率的变化 ,作胃肠电检测及频谱分析,以探讨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胃肠动力机制,期望为中老年的胃肠功能保健及理脾抗衰老方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打基础.方法普通成年人80例,其中18~35岁45例,36~50岁21例,大于50岁14例 .观察比较3组对象消化道症状的出现率.所有对象以"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作胃肠电检测和频谱分析.有关指标作组间比较及年龄相关分析.结果 1.年龄大于50岁组返酸(0.0%)、嗳气(85.7%)症状的出现率较18 ~35岁组(17.8%,42.4%)显著增多.腹胀的出现率也随年龄增高而倾向增多.2.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大便软条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著减少,而大便稀烂则显著增多.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大便1次/日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倾向减少,而大便次数少于1次/日或多于 1次/日的出现率则倾向增多.结合大便性状与次数的分析还发现,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正常大便软条1次/日的出现率(0%)较18~35岁组(28.9%)显著减少,而大便稀烂多于1次/日的出现率(35.7%)则较18~35岁组(11.1%)显著增多.3.频谱分析及统计处理发现,空腹胃电主频率与年龄相关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0753-0.0087X,相关系数r=-0.2863,P <0.02;即空腹胃电主频率与年龄增高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以该方程计算年龄相关的胃电主频率变化趋向;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空腹胃电频率代表值(如80岁时2.38次/min)较年轻人(如20岁时2.90次/min)明显降低.空腹安静状态胃电活动量亦随增龄而倾向下降.作胃电活动量与年龄的相关回归方程,并以该方程计算年龄相关胃电活动量变化代表值;发现 80岁老人的空腹胃电活动量代表值(4单位)降低为20岁年龄人(8单位)的一半.上述胃电频谱分析结果可解释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率增多的部分机制.4.结肠电频谱分析及相关回归处理发现,随年龄增大,餐后升、降及乙状结肠的低频段肠电频率倾向增高,餐后升、降结肠高频段肠电频率,餐后升、降、乙状结肠收缩性复合肌电的频率都倾向降低,即结肠电活动的频率范围缩窄.该结果可解释中老年人大便异常出现率增多的部分机制.5.观察分析还发现,随年龄增高,受检者属脾胃实证(如肝胃不和证、肝肠气滞证等)的比率倾向减少;而属脾胃虚证(如脾胃气虚证、气虚便秘证等)的比率则倾向增多,其中36~50岁组、大于50岁组受检者脾虚便溏证的出现率(9.5%,14.3%)显著高于18~35岁组(0%).虚实错杂证型,则视其虚实偏重,随年龄增高,其出现率倾向减少(如肝郁脾虚证)或增多(如肝脾不调证).结论普通中老年人先后发生胃结肠电的退行性改变,并在临床上出现返酸、嗳气、腹胀、大便异常等消化不良和动力障碍症状.随年龄增高,中老年人中医辨证属脾胃虚证的比率倾向增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122 中老年人胃肠电及动力的退行性改变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z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7
字数 12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1.z1.1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连至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65 530 11.0 21.0
2 陈苇菁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38 117 7.0 10.0
3 杨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27 69 6.0 7.0
4 张书征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13 53 5.0 6.0
5 梁雪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18 116 6.0 10.0
6 李卫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4 100 2.0 4.0
7 黄榕波 中山大学电子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