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N-方酰麻黄碱或N-方酰双麻黄碱.单N-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得到化学产率和e.e.值分别为85%~98%和52.5%~87.4%的手性仲醇.新化合物的结构已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化合物4b的晶体结构用X射线衍射确认.
推荐文章
新型手性方酰胺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
手性方酰胺基醇
手性唑硼烷
芳酮
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
新型手性磷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配体催化剂在某些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手性磷化合物
配体催化剂
不对称硼烷还原反应
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不对称硅腈化反应
手性路易斯碱催化N-酰基烯胺不对称还原
手性路易斯碱
三氯氢硅
N-酰基烯胺
不对称还原
不对称还原前手性芳香酮微生物的筛选及反应特性
芳香酮
不对称
手性
还原
白地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方酰麻黄碱 手性 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芳酮的还原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6-18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22.6
字数 51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1.1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如刚 四川大学化学系 67 337 10.0 15.0
2 周海兵 四川大学化学系 7 20 3.0 4.0
3 陈新滋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技术系 38 623 14.0 24.0
4 周忠远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技术系 13 86 5.0 8.0
5 张骥 四川大学化学系 16 19 2.0 3.0
6 吕守茂 四川大学化学系 2 8 2.0 2.0
10 杨登贵 台湾中兴大学化学系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方酰麻黄碱
手性 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芳酮的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