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对ZrC(111)清洁和氢吸附表面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构型优化结果表明,从表面深入到体相一定深度,层间距存在交替"收缩"和"扩张"的现象,其紧邻EF以下的DOS峰对应于活性表面态,主要成分为表面Zr原子4dxz/dyz轨道;与理想表面相比,表面弛豫对该表面态影响不大.对于氢吸附表面,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倾向于吸附在表面孔洞上方位置(正对着第三层Zr原子),此时H的1s态从体相的电子态中分离出来.此外,本文对H/ZrC(111)和-H/NbC(111)体系的H ls诱导态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清洁和吸附表面的芯能级位移以及功函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推荐文章
Si(001)面弛豫表面构型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
Si(001)
表面弛豫
态密度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O(111)的表面吸附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纳米CuO
NO
吸附
吡啶类缓蚀剂及其在Al (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缓蚀剂
密度泛函理论
吡啶类化合物
Al (111)表面
吸附
反应活性
弛豫铁电体有序-无序转变理论及进展
复合钙钛矿
弛豫铁电体
有序-无序转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ZrC(111)弛豫表面电子结构及其吸附氢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表面态 能带结构
年,卷(期) 2002,(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8-1805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
字数 5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2.10.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篯 福州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1 158 7.0 10.0
2 陈文凯 福州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8 266 8.0 12.0
3 章永凡 福州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8 241 10.0 12.0
4 周立新 福州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8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过渡金属碳化物
表面态
能带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申报项目有农业、环保、机电、海洋、生物、新材料等10多种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