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推荐文章
辽吉朝褶皱带古元古宙岩浆核杂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岩浆核杂岩
辽吉朝褶皱带
构造演化
单剪模型
塔里木盆地与相邻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
区域构造演化
相邻褶皱带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北亚造山区
地壳构造分区
古板块
古陆缘
大华北古陆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构造-热演化与深部过程
古元古代
构造-热演化
深部过程
底侵
拆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来源期刊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辽东-吉南 古元古宙褶皱带 构造分区 构造演化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4-220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48
字数 64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135.2002.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关会梅 吉林大学地质学系 5 44 4.0 5.0
2 刘俊来 吉林大学地质学系 11 293 7.0 11.0
3 崔迎春 吉林大学地质学系 4 3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东-吉南
古元古宙褶皱带
构造分区
构造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调查与研究
季刊
1672-4135
12-1353/P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八号路4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