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云南白秧坪矿化集中区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利用共轭剪切破裂解析出断块掀斜前后的构造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有3期,早期表现为云龙-江城褶皱系边部发生较强烈褶皱变形,盆地内部以挠曲变形为主;中期为脆性变形期,整个褶皱系出现SN向冲断层系统,前期褶皱部分得以强化,其余地区广泛出现宽缓褶皱;晚期为松驰-挤压交替的调整期.
推荐文章
云南白秧坪矿化集中区矿石矿物特征及银、钴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
白秧坪矿化集中区
中低温热液矿物
铅锑砷铜硫盐矿物
硫钴镍矿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白秧坪-华昌山矿带
构造特征
控矿作用
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研究
白秧坪矿集区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热卤水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银多金属矿集区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白秧坪
云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白秧坪矿化集中区成矿构造动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云南兰坪白秧坪 应力 构造动力学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1-20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56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2.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向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7 460 13.0 17.0
2 朱大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84 1697 23.0 36.0
3 孟宪刚 76 1035 17.0 26.0
7 邵兆刚 80 1056 17.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302)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2(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3(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7(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云南兰坪白秧坪
应力
构造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