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掌握残存传染源的分布规律和丝虫病流行动态,加快消除丝虫病的进程. 方法 1982~1988年,各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前3年,采取彻底查治残存传染源和菊酯类药物灭蚊等巩固措施,嗣后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 结果 1982~1996年横向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监测265 116人和20 457人,于1982~1988年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4和24人;横向监测人房内蚊媒28 287只,于1984年检出1只含人体Ⅱ期幼丝虫1条的感染蚊.1987~1995年纵向人群监测6 372人(21 338人次),解剖人房内蚊媒37 134只,未检出微丝蚴和感染蚊.1989~2000年监测,全省连续12年未再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的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四川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采取的措施远期效果巩固,已消除了丝虫病.
推荐文章
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巩固与净化措施
消除丝虫病
监测
远期效果
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分布特点及巩固措施
丝虫病
残存传染源
巩固措施
监测
重点人群
四川省筠连等3县(区)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情况调查
消除
马来丝虫病
慢性丝虫病
肢体淋巴液肿
重庆市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结果
巩固措施
消除丝虫病
监测
远期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巩固与监测
来源期刊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马来丝虫病 巩固措施 监测 消除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3.16
字数 37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34.2002.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富南 9 57 4.0 7.0
2 饶忠秀 7 46 3.0 6.0
3 卢素惠 4 15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来丝虫病
巩固措施
监测
消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月刊
1673-5234
11-5457/R
大16开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楼中路11号
24-81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20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