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随埋深(热暴露和有效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深埋藏(>4km,约13000ft)的砂岩储集层都具有异常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特征。异常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可以解释为统计学上具有比己知岩性(组分和结构)、时代以及埋藏史和温度史的标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异常高孔隙度砂岩中,其孔隙度超过了标准砂岩次总体的最大孔隙度。异常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主要成因几十年前就已明确。然后,量化地下砂岩异常孔隙度和渗透率产生的影响过程和评价异常孔隙度、渗透率的可预测性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很少论及。本文的重点是关于异常高孔隙度3种主要成因的量化问题和可预测性问题。这3种成因为:(1)颗粒包层和颗粒环边;(2)烃类的早期富集;(3)浅层流体超压的形成。由于颗粒包层和颗粒环边抑制了碎屑石英颗粒表面石英生长过度的沉淀作用,所以阻滞了石英的胶结作用,并伴生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通常,与颗粒包层和颗粒款边有关的异常孔隙度的预测取决于多组经验数据的可利用性。在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的情况下,借助沉积模式和成岩作用构造中地质制约因素的方法,即保存有经济价值的孔隙率所需的包层的产状和包层的完整性。这些制约因素包括热史、砂岩颗粒大小和砂岩的成份。有关烃类聚集对储集层性质的综合效应说法不一。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烃类进入储集层聚集后,部分胶结物(石英和伊利石)会继续沉淀。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钻井之前,综合运用盆地模拟与储集层性质模拟,可以量化烃类聚集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潜在影响。快速沉积的第三系或第四系砂岩提供了由于流体超压的形成而使储集层性质保存完好的典型例�
推荐文章
深埋藏砂岩储层中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探讨
深埋藏
砂岩储层
异常孔隙
保存机制
基于砂岩组构分类评价的储层渗透率预测
致密砂岩储层
孔渗关系
新场地区
上沙溪庙组
渗透率预测
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方法
砂砾岩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测井相
测井解释模型
垦西地区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
低渗透储集层
砂岩
应力
渗透率
孔隙度
实验室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埋藏砂岩储集层中异常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成因及其预测
来源期刊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深埋藏砂岩储集层 异常高孔隙度 渗透率 成因 预测 油气地质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2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18.13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埋藏砂岩储集层
异常高孔隙度
渗透率
成因
预测
油气地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季刊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研究院情报室
出版文献量(篇)
2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