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疲劳试验模型,初步观察脊柱内固定器经疲劳试验后刚度变化.方法圆柱状钢质夹具,固定脊柱标本,两侧焊有平衡杆,用于加载的上端夹具底部制做偏心状轴承,在平衡杆上固定弹簧装置模仿脊柱后方骶棘肌.选取10具新鲜脊柱标本截取L1-S2节段,制备L3椎体损伤模型.按临床手术方法分别安装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 Fixtion, RF)和改良Edwards系统(Modified Edwards System, MES).在SANS材料试验机上,以频率0.5Hz载荷(440±165)N对标本进行10000次循环加载.观察初始状态、1500次和10000次循环后两组刚度变化及固定节段下位椎间盘位移变化.结果疲劳前RF和MES组刚度增加,经1500次和10000次循环后RF组仍保持着良好的刚度,MES组刚度减弱,RF组刚度明显高于MES组(P<0.05);疲劳前后两组固定节段下位椎间盘位移与完整状态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实验制作的疲劳模型适用于脊柱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
推荐文章
脊柱疲劳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脊柱内固定器
疲劳
生物力学
刚性挡墙土压力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土压力
装置研制
位移模式
试验教学
薄壁管高温爆破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包壳管
高温爆破
爆破强度
极限环向应力
地铁列车客室车门自动试验装置研制与应用
地铁车门
车门试验
触摸屏监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脊柱疲劳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器 疲劳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25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清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248 1657 18.0 27.0
2 乔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112 1262 19.0 29.0
3 孙宏慧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39 289 9.0 15.0
4 蔡和平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20 178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内固定器
疲劳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