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子午岭次生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对象,研究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长期草地(白羊草地和茭蒿草地)、灌木林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 cm)的全氮含量为坡耕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1.4~2.5倍.长期草地和乔木林地表层土壤(0-5 cm)全氮的含量相近,高于灌木林地及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在林草植被下,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的含量,土壤剖面中全氮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为下降趋势.与坡耕地相比,草、灌木和乔木可以分别提高0-15 cm,0-25 cm和0-5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的含量,表明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坡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可以有效地驱动上层土壤氮素含量逐渐提高.
推荐文章
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
群落演替
土壤微生物
子午岭林区
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子午岭
植被恢复
土壤饱和导水率
饱和土壤水分运动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素对侵蚀环境的响应
黄土高原
植被类型
土壤氮素
侵蚀环境
子午岭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磷素分布的驱动作用
土壤团聚体
土壤磷素
植被
子午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午岭林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的效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全氮 子午岭次生林区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14.8
字数 25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88X.2002.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类型
土壤全氮
子午岭次生林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