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考虑了接收孔径滤波作用和实际湍流场速度起伏对到达角起伏谱测量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到了均匀光路情况下到达角起伏谱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当接收孔径较小时,到达角起伏谱的高频端和低频端形状都有较大的衰减,而接收孔径大时,到达角起伏谱的高频端和低频端衰减较小;当速度起伏小时,到达角起伏谱高频端衰减快,反之,当速度起伏大时,到达角起伏谱高频端衰减慢.利用湍流池模拟实验,让准直激光束通过湍流池,当改变接收孔径的大小时,测量到到达角起伏谱的变化;实验中,准直激光束的直径为0.1 m,选取的接收孔径直径分别为0.1 m,0.03 m和0.01 m,实验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接收孔径大小对到达角起伏谱测量影响的理论结果.
推荐文章
利用闪烁和到达角起伏测量横向风速的对比研究
闪烁
到达角起伏
相关法
横向风速
大气相干长度仪
光束在强湍流区中传播的到达角起伏
大气光学
到达角起伏
方差
功率谱
强湍流区
空间光通信的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
空间光通信
到达角起伏
时间平滑
湍流
曝光时间
SPR角谱测量仪的原理与设计
光波导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角谱
测试系统
线阵CC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到达角起伏谱测量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湍流池 到达角起伏 接收孔径 速度起伏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大气科学前沿研究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38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427.1
字数 22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69-5097.2002.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仁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37 426 12.0 19.0
2 孙鉴泞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45 483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湍流池
到达角起伏
接收孔径
速度起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69-5097
32-1169/N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2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7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