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 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荛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与之相对应,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子房,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黄连属(毛茛科)花的形态发生
黄连属
毛茛科
形态发生
瑞香属和荛花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数量分类
瑞香属
荛花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单系
梭长蝽外部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的研究(半翅目:长蝽科)
半翅目
长蝽科
梭长蝽
形态学
系统发育
河朔荛花灌丛特性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
河朔荛花
群落
生物量
毒力试验
提取液
粘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澜沧荛花(瑞香科)的花部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来源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花部形态发生 两侧对称性 花盘 假单心皮雌蕊 澜沧荛花 瑞香科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1-28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Q94
字数 6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印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 65 5.0 8.0
2 齐耀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花部形态发生
两侧对称性
花盘
假单心皮雌蕊
澜沧荛花
瑞香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分类学报
双月刊
1674-4918
11-5779/Q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中科院植物所内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53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