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最适pH值为6~8,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能寄生黄瓜和番茄等20余种作物.
推荐文章
阿月浑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阿月浑子
褐斑病
链格孢
发病规律
重庆云阳橘红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橘红褐斑病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
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
病原菌
防治
葡萄褐斑病品种抗性鉴定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葡萄褐斑病
葡萄拟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品种抗病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8-2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6.421
字数 45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02.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俊范 234 2121 21.0 31.0
2 邹庆道 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 64 660 15.0 22.0
3 朱勇 40 212 6.0 13.0
4 房德纯 6 16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35)
二级引证文献  (53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1(3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2(3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3(4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4(5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4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6(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7(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8(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9(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20(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瓜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8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