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的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震旦系等多套地层中均已发现不少典型的古岩溶油气田.这些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垂向分带明显,地表残积岩溶带、垂直渗流-水平潜流岩溶带等发育齐全.(2)储集空间主要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半充填或未充填残余溶蚀孔洞缝组成.优质储层类型以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为主,此类储层为各大油气田高产稳产的最重要储层和主力产气层.(3)储层受古岩溶地貌和断层裂缝的控制明显.古岩溶斜坡、古岩溶高地边缘及断层裂缝发育区,古岩溶发育强烈,是溶蚀孔洞层和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4)埋藏有机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有效孔隙,它的发育与烃类的形成、演化和运聚相匹配.(5)古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有机溶蚀作用的多期次叠加和改造,是古岩溶储层及油气藏形成的最佳组合模式.
推荐文章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中国油气田
震旦系
奥陶系
古岩溶储层
古风化壳岩溶作用
埋藏有机溶蚀作用
中国古生代碳酸盐岩古岩溶储集特征与油气分布
中国
古生代
古岩溶
储集体
构造
油气田
油气藏
特征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田的助探与发现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气田
奥陶系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技术
勘探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油气田 震旦纪 奥陶纪 石炭纪 岩溶储集层 岩溶作用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储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165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02.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学时 5 353 5.0 5.0
2 易万霞 5 274 4.0 5.0
3 卢文忠 13 406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68)
二级引证文献  (121)
199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气田
震旦纪
奥陶纪
石炭纪
岩溶储集层
岩溶作用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