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多河道河流中,网状河流作为有别于分汊河流和辫状河流的河型而提出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与分汊河流的区别常常被忽略。为了阐明二者的根本差别,力求从多河道形成模式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长江下游分汊河流及荆江网状河流特定河段形成历史及方式的探索,提出河道内的江心洲化模式和河漫滩上的河道化模式分别是分汊河流和网状河流形成的基本途径。由此而决定了网状河道具有较分汊河流更高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两类捕食与被捕食差分模型的稳定性
离散时间
种群
差分方程
数学模型
山前冲积河流河道整治探讨
山前河流
水土流失
河道整治
两类四阶非线性非自治微分方程的不稳定性
非线性
非自治方程
不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探究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方法
生态河道
治理模式
探索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类多河道河流的形成模式及河道稳定性比较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多河道河流 形成模式 河道化 江心洲化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地质·水文南质·地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P323
字数 44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2.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随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8 888 17.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河道河流
形成模式
河道化
江心洲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