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指标对诊断梗死后心包炎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溶栓与PTCA对梗死后心包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75例、溶栓组52例、PTCA组33例.于梗死后一周内每日常规检查病人且每1-2日记录心电图一次,部分常规药物治疗及溶栓的病人于梗死后5-7天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以心包摩擦音、胸膜炎样胸痛、典型心包炎心电图、心电图不典型T波演变、心包积液作为诊断标准:梗塞后心包炎发生率在常规组分别为8%、29.3%、1.3%、32%、20%;在溶栓组分别为3.8%、15.3%、0%、23%、17%;在PTCA组分别为0%、6.7%、0%、10%.结论不同指标诊断梗死后心包炎的发生率明显不同,其中以心电图不典型T波改变最高.溶栓与PTCA治疗可明显降低梗死后心包炎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指标及诊断流程分析
心包炎,缩窄性
超声检查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不同中药复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益气活血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机制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指标诊断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的差异
来源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包炎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20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816X.2002.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海龙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37 171 7.0 12.0
2 颜培实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9 50 4.0 7.0
3 智永超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27 97 5.0 8.0
4 顾宇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11 55 4.0 7.0
5 武晓东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3 0 0.0 0.0
6 陈淑敏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6 23 4.0 4.0
7 汪浩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9 31 3.0 5.0
8 张静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21 64 5.0 6.0
9 赵驰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心包炎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脑血管病防治
双月刊
1009-816X
33-1252/R
大16开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