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素吸收及氮素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氮素积累及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均以高灌处理较高,而肥料氮的损失量则以低灌处理较多.在冬小麦的氮素积累过程中,低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持续时间较短,尤其是对追肥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施肥后20d内.在肥料氮素损失过程中,低灌导致肥料氮在施肥初期损失量过大,这是造成低灌条件下的肥料氮素损失总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氮运筹对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
基追比
施氮量
氮素积累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和运转的影响
冬小麦
灌溉
器官
氮素
分布
运转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旱地
栽培模式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氮素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冬小麦
穗型
种植密度
氮素吸收
分配利用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灌溉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来源期刊 核农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15N示踪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0-3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2
字数 3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51.2002.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声斌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2 120 7.0 10.0
2 彭根元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技术学院 4 23 1.0 4.0
3 张起刚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技术学院 1 2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214)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15N示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农学报
月刊
1000-8551
11-2265/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3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