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淮海区自从1987年耕作制度区划以来,耕作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复种指数增加了7.3个百分点,达到163.3%;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的比例中,粮食作物比例略有下降,但是基本保持在75%;经济作物比例由20.40%上升到23.76%;其它作物面积很小;种植业结构形成了小麦、玉米、大豆、薯类与稻谷为主栽作物的主谷式格局,粮食作物总产增加了48.12%,小麦、玉米与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量的87.7%,其增量占粮食总增量的98.25%;蔬菜、花生与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第一大经济作物的地位为蔬菜所取代.作物新品种的不断出现,使粮食作物单产提高了47.01%,棉花单产增加了27.19%,油料作物单产增加了67.27%;农用电量、化肥用量、农机总动力、农药用量(1991-1998)与灌溉面积分别增加了5.26倍、139.94%、99.74%、87.3%与18.36%.耕作制度发展的基本对策是: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发展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及加工配套技术.
推荐文章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黄淮海
花生
产量
品质
空间分布
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作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演变
黄淮海平原
农作制度
环境演变
历史时期
农业发展
黄淮海区夏玉米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黄淮海区
夏玉米
高产稳产
规范化生产
黄淮海区部分主栽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黄淮海
玉米
农艺性状
倒伏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海区耕作制度演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淮海区 耕作制度 演变特征 对策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结构调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34
字数 4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02.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志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36 275 9.0 15.0
2 吴永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33 286 10.0 16.0
3 褚庆全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4 836 19.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8)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淮海区
耕作制度
演变特征
对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月刊
1008-0864
11-3900/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245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9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