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摘要:
目的: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对薄荷醇和氮酮的促透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两种促透剂合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由浓度计算累计透过量、透皮速率、稳态流量、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用促透剂后,吲哚美辛的透皮速率均极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21、4.91和6.92倍;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透皮速率比单独应用时显著增加(P<0.01).促透剂可使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时滞均明显缩短;薄荷醇组对时滞的缩短作用比薄荷醇和氮酮联用组更为显著(P<0.01).对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稳态流量的影响,氮酮单独应用不明显,而薄荷醇则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效应,比单独应用时分别增加2.78和1.38倍.结论: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联用效果更理想.
推荐文章
氮酮与薄荷醇联用对5-氟尿嘧啶的促透作用
氮酮
薄荷醇
5-氟尿嘧啶
倍量法
联合应用
透皮吸收
皮肤性状改变后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薄荷醇
甲硝唑
透皮吸收
渗透系数
贮库效应
氮酮和薄荷醇对联苯苄唑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氮酮
薄荷醇
联苯苄唑
经皮渗透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吲哚美辛巴布剂小鼠离体皮肤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吲哚美辛
巴布剂
氮酮
小鼠皮肤吸收
体外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体外促透作用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学科
关键词 薄荷醇 氮酮 吲哚美辛 透皮吸收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7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2501.2002.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晖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85 1225 20.0 31.0
2 许卫铭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35 638 15.0 25.0
3 冯小龙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8 173 5.0 8.0
4 查振中 4 52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22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薄荷醇
氮酮
吲哚美辛
透皮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月刊
1009-2501
34-1206/R
大16开
199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1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