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物的忧郁气质抑或说文本的忧郁风格,在文学作品中本属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情感形式,但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随着“普罗”文学的兴起,这种情感形式开始遭临挤抑。特别是在进入新中国的当代语境之后,文学中的忧郁情感被愈发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了,致使文学的书写几乎彻底疏离了个人的身体直觉体验,从而陷入完全观念化的幻觉之中,由此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便是,人们丧失了起码的现实判断能力,进而发生“大跃进”之类的虚幻迷狂。本文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还具体指出了忧郁情感所蕴涵的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这是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迄今一直未能意识到的。
推荐文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关于中国文学中"反现代"倾向的世纪溯源
"现代性"
"反现代"倾向
现代主义
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
意象
演变
成熟
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文学与中国革命文学
苏联文学
中国革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中共文艺政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忧郁气质问题
来源期刊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形而上学 审美价值 忧郁风格 忧郁气质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I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文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文系 105 199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0世纪
中国文学
形而上学
审美价值
忧郁风格
忧郁气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季刊
珠海市金湾区西湖城区金二路
出版文献量(篇)
122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