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医巫间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于白垩纪,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与白垩纪脆性变形碎屑岩相邻.在横剖面上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中的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对成矿和控矿作用不同,可分为:①产于拆离断层中深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排山楼金矿;②产于拆离断层中浅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大板金矿;③产于盖层下部韧-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大樱桃沟金矿;④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五家子金矿.显示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对该区金矿的控制作用.
推荐文章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岩石组构的动力学分析
变质核杂岩
构造要素
岩石组构
力学分析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金矿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变质核杂岩
稳定同位素
医巫闾山
金矿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拆离断裂带金矿成矿构造物理特征
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裂带
构造物理
医巫闾山
金矿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对金矿的控制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控矿作用 金矿床 医巫闾山 辽西
年,卷(期) 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1-847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88.3|P618.51
字数 6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2.1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向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7 460 13.0 17.0
2 朱大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84 1697 23.0 36.0
3 孟宪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6 1035 17.0 26.0
4 马寅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6 1952 25.0 42.0
5 邵兆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80 1056 17.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控矿作用
金矿床
医巫闾山
辽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