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McCreary和Yu(1992)的非线性2(1)/(2)层模式的积分流场,研究了混沌混合与输运对海水及要素浓度的输运和混合问题.模式结果显示混沌混合区主要分布于赤道东太平洋不稳定区及东、西边界附近,中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为非混沌区.释放在混沌区内的示踪团随时间的弥散过程要较非混沌区内的示踪团复杂的多.因多模态不稳定波动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在赤道上经向运动最强的Yanai波的加入,使得赤道不稳定区的流体以混沌混合的方式均匀地弥散开,趋向于粗粒(coarse-grained)意义下的均匀化.并有大量释放于赤道东太平洋不稳定区的示踪质点越过赤道进入对面半球.背景辐散流的加入能将部分示踪点输送出混合区使其不加入均匀化过程,故最后混入另一半球的质点数少于半数.过赤道交换速率则主要由混沌混合的强度有关.
推荐文章
赤道太平洋潜流变化特征及其与异常海温东传
赤道潜流
异常暖水
El Nino
太平洋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洋上层海温分析
赤道印度洋
赤道太平洋
El Nio
海温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水温度异常的信号通道
西太平洋暖池
北赤道流
信号通道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赤道东太平洋温度锋附近的混沌输运与混合
来源期刊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混沌输运与混合 数值模式 赤道东太平洋温度锋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731.2
字数 36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174.2002.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德星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物理海洋研究所 19 466 8.0 19.0
2 吕建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物理海洋研究所 3 5 2.0 2.0
3 姜华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物理海洋研究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沌输运与混合
数值模式
赤道东太平洋温度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2-5174
37-1414/P
大16开
青岛市松岭路238号
24-31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53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758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