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20钢表面电刷镀快速Ni层作为过渡层,然后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技术将Ni-Cr-Mo-Cu合金进行多元共渗,对形成的复合镀层在5%HCl溶液中进行了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利用XRD,扫描电镜以及EDX对渗层的组织结构和合金元素及碳元素在渗层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先刷镀快速Ni镀层再进行双层辉光多元渗Ni Cr-Mo-Cu的复合渗镀层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双辉多元渗Ni-Cr-Mo Cu以及单独电刷镀Ni镀层的耐蚀性能.分析认为,由于双辉多元共渗中的温度效应,使刷镀的Ni镀层与20钢基材之间互扩散,有效地降低渗镀层中的碳含量,从而使多元共渗Ni-Cr-Mo-Cu与刷镀的Ni镀层双层复合渗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推荐文章
Q235表面辉光等离子渗镀TiN耐蚀性研究
等离子辉光放电
TiN层
扩散层
耐蚀性
多元离子复合渗镀表面改性与钎焊设备的研制
多元离子复合渗镀
多元复合靶
表面合金化
双辉等离子表面Ni-Cr合金渗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研究
双层辉光等离子冶金技术
Ni-Cr合金渗层
Q235钢
极化曲线
耐蚀性
常压等离子束扫描表面多元共渗研究
等离子体
多元共渗
热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辉多元共渗与电刷镀复合表面耐蚀渗镀层的研究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复合渗镀层 双层辉光 多元共渗 电刷镀
年,卷(期) 2002,(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4-107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G156
字数 30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2.1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锡善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高温合金研究室 140 1956 22.0 36.0
2 徐滨士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584 10713 46.0 73.0
3 徐重 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 161 2461 24.0 39.0
4 徐江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高温合金研究室 8 118 6.0 8.0
5 董世运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166 3311 30.0 5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74)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渗镀层
双层辉光
多元共渗
电刷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