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作为抗原,由不同途径免疫小鼠的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Balb/c小鼠按免疫途径分为4组--腹腔注射、灌胃、滴鼻与肌注组,各组抗原量相同.于末次免疫后第10、15、20和30天采血,第30天时杀鼠取肠液,用间接ELISA法检测IgA及IgG效价.结果黏膜外途径免疫小鼠以IgG应答为主;黏膜途径免疫则可建立较好的局部粘膜应答,其中滴鼻组还可引起较好的全身性应答.结论小鼠可以通过黏膜免疫建立有效的抗鼠伤寒沙门氏菌SOD免疫力.
推荐文章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鉴定与同源性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
病原鉴定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机制
伤寒沙门氏菌
副伤寒沙门氏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与表达研究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多重耐药
主动外排
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菌株质粒的监测
副伤寒沙门氏菌
耐药性
质粒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不同途径免疫小鼠的效果观察
来源期刊 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超氧化物歧化醇 黏膜免疫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免疫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4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2
字数 2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861.2002.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军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6 17 3.0 4.0
2 凌天翼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6 13 2.0 3.0
3 杨志军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8 57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鼠伤寒沙门氏菌
超氧化物歧化醇
黏膜免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免疫学杂志
月刊
1000-8861
51-1332/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78-3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2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27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