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实验通过乳胶灌注法,并细致解剖剥离,对35例尸体的直肠下动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直肠下动脉的出现率为(57.1±8.4)%,双侧存在率为(31.4±7.7)%,单侧为(25.7±7.4)%;其起源动脉以阴部内动脉较多,占(45.7±8.4)%,其次为髂内动脉(22.9±7.1)%和臂下动脉(20±6.7)%;该动脉起点内径为(1.0±0.19)mm;与源动脉间夹角均值为35°±6.1°;长度为(50.5±8.7)mm;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1/3段,其中前1/3部的较多,占(62.9±7.8)%,布于两侧部及后部的相对较少,分别占(20±6.7)%和(17.1±6.4)%.部分标本直肠下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分支间存在器官外及器官表面吻合.以上结果显示,直肠下动脉的管径、角度可满足通过直肠下动脉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同时提示,在直肠疾病手术中,如需要,应尽可能保留直肠下动脉,以保证直肠残株的血供.
推荐文章
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形态学观测
十二指肠降部
憩室
形态学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主动脉疾病
病理学
动脉瘤,夹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肠下动脉的形态学35例尸检观测
来源期刊 黑龙江医药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直肠下动脉 解剖 介入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5,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22.1+21
字数 2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104.2002.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震亚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局解教研室 85 296 8.0 11.0
2 苗智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局解教研室 36 132 7.0 9.0
3 赵振富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局解教研室 24 7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肠下动脉
解剖
介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双月刊
1008-0104
23-1421/R
大16开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南德祥街409号
14-19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94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7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