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步法,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PU)为聚合物Ⅰ,双酚A型苯并FEAC嗪(BA)为聚合物Ⅱ合成聚氨酯/苯并FEAC嗪互穿聚合物网络(PU/BA IPN),并应用动态机械热力学分析对产物的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BA IPN在PU∶BA为1.5∶1时具有最佳的宽温域的阻尼性能.低的PU交联度有利于阻尼性能;适当地延长固化时间可提高体系的阻尼值,但是会使阻尼温度范围变窄.
推荐文章
聚氨酯基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丙烯酸酯
聚苯乙烯
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乙烯基树脂
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的阻尼性能研究与应用进展
互穿网络
阻尼
复合材料
化学反应
聚合物
复合BaTiO3对聚氨酯基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影响
BaTiO3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半硬泡沫的结构与性能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半硬泡沫
相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氨酯/苯并(口,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阻尼性能
来源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氨酯 苯并FEAC嗪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阻尼
年,卷(期) 2002,(10)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工工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6-15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31.2
字数 22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2467.2002.10.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新灵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0 576 14.0 20.0
2 田国华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 46 4.0 6.0
3 陈晔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 41 5.0 6.0
4 刘允航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 46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氨酯
苯并FEAC嗪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阻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467
31-1466/U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4-33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0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9814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