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磁吸力(矩)特性与机械反力(矩)特性的最佳配合是电磁继电器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极化磁系统零安匝下的吸合力矩特性(永磁力矩特性)的曲线形状对电磁吸合力矩特性的曲线形状具有较大影响.以往对如何改变永磁力矩特性曲线的形状及如何描述其凹凸程度一直是继电器设计人员难以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典型极化磁系统统一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将基于能量平衡公式的吸合力矩分解为永磁力矩、极化力矩及电磁力矩,提出了形状因子和形状系数的概念,并采用形状系数描述永磁力矩特性曲线的凹凸程度,分析了磁系统参数及垫片对永磁力矩特性曲线形状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对含永磁的电磁继电器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用于弹道修正引信的聚磁式磁力矩电机
弹道修正引信
磁力矩发电机
聚磁
负载转矩
气动力矩
极化磁系统极面面积对力矩特性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极化继电器
极面面积
力矩特性
永磁力矩
零点偏移
利用应变片实现曲线形状的实时检测
曲线形状重建
曲率
应变片
电桥电路
单相永磁力矩马达的力矩转角特性
力矩马达
磁路
电-机械转换器
2D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极化磁系统永磁力矩特性曲线形状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磁继电器 极化磁系统 统一数学模型 形状系数 永磁力矩
年,卷(期) 20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电机电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581.4
字数 3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8013.2002.1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忠 15 340 11.0 15.0
2 翟国富 280 2576 26.0 34.0
3 梁慧敏 94 589 13.0 18.0
4 刘茂恺 26 338 11.0 18.0
5 罗福彪 13 107 5.0 10.0
6 崔黎 17 247 10.0 15.0
7 王嗥 5 108 4.0 5.0
8 郭成花 4 3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磁继电器
极化磁系统
统一数学模型
形状系数
永磁力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半月刊
0258-8013
11-2107/TM
大16开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82-32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2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727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