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消长规律和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 方法从198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和纵向监测,病原学监测为血检微丝蚴,蚊媒学监测为蚊媒剖检幼丝虫. 结果在7个(张庄国家监测点除外)省级纵向监测点中10例微丝蚴血症者于1990~1993年内陆续自然转阴,1993~1999年的复检均未复阳,连续12年未发现丝虫新感染者.蚊媒监测1994年以前发现阳性蚊15只,检出幼丝虫18条,均为Ⅰ~Ⅱ期幼虫.在蚊种构成上各监测点人房内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嗜人按蚊很少.露宿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大,高者达360.60只/人*夜,低者仅为7.20只/人*夜.帐内人群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小,一般在1只/人*夜左右.经产蚊比率27.27%~88.10%.1988~1999年横向监测,全省累计血检1 118 681人,1988~1990年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6例,1991年以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994~1999年蚊媒监测,共剖检蚊媒157 815只,未发现阳性蚊. 结论河南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并已进入区域消除阶段.
推荐文章
河南省丝虫病净化监测结果与分析
丝虫病
净化监测
横向监测
纵向监测
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巩固与净化措施
消除丝虫病
监测
远期效果
1986~1998年广州市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丝虫病
蚊媒
微丝蚴
监测
致倦库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88~1999年河南省丝虫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丝虫病 流行病学 监测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3.16
字数 2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34.2002.02.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丝虫病
流行病学
监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月刊
1673-5234
11-5457/R
大16开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楼中路11号
24-81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20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