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开发新型环境友好杀菌剂,选择了黄烷酮类植物抗毒素为先导,利用生物等排取代原理对其结构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类化合物,并系统测定了所有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抑制活性的IC50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MFA方法对它们进行了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系统考查了网格结构、探针以及场类型对CoMFA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并二氢吡喃-4-酮苯环5,6,7位上应该引入一些体积较小且具有强供电子能力的取代基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杀菌活性.CoMFA分析对7位氧原子和19位氧原子的电性要求与前文采用Hansch-Fujita方法的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
推荐文章
2-芳基-3,4-二氮杂芴酮和2-芳基-3,4-二氮杂螺二芴衍生物的合成
2-芳基-3,4-二氮杂芴酮
2-芳基-3,4-二氮杂芴
2-芳基-3,4-二氮杂螺二芴
合成
SVM用于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QSRR研究
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
支持向量机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
核函数
水相中无催化剂合成四氢苯并吡喃衍生物
苯并[b]吡喃
环境友好
无催化剂合成
新型芝麻酚并吡喃螺环氧化吲哚拼接衍生物的合成
靛红
芝麻酚
丙二腈
Michael-环化反应
氧化吲哚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植物抗毒素 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 定量构效关系 CoMFA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27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2.0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华铮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58 605 15.0 20.0
2 杨光富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 60 494 14.0 18.0
3 姜晓华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 3 29 3.0 3.0
4 丁宇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 4 5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物抗毒素
2-杂环芳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
定量构效关系
CoMF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shiyanhospital.com/my/art/viewarticle.asp?id=79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