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供给态和研磨态超细钨粉的颗粒粒度进行了表征. 将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由激光衍射法、 FSSS法和BET法测量出颗粒粒度. 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衍射法和 FSS S法所测量出来的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的粒度结果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缺陷和测量原理的不合适导致的. 可以使用吸附等温线来获得表面粗糙度的分数维维数 D 和微孔的表面积 S t, 且用 D 和 S t来修正 d BET的计算公式. 使用修正公式得到的4种粉末的平均粒度值与扫描电镜的观测值相一致.
推荐文章
超细钨粉的粒度表征
超细钨粉
颗粒粒度
表征
纳米碳化钨粉体的粒度表征
碳化钨
纳米粉末
粒度表征
团聚体
氧化钨氢气还原制备超细钨粉的研究现状
氧化钨
钨基复合氧化物
还原工艺
还原机理
配炭工艺对超细碳化钨粉中碳含量的影响
超细碳化钨粉
球磨配炭
搅拌配炭
化合碳
游离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细钨粉的粒度表征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细钨粉 颗粒粒度表征 粒度计算公式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8-4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46.4
字数 26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4-0609.2002.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伯云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607 8891 43.0 60.0
2 廖寄乔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8 205 8.0 13.0
3 王华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63 560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细钨粉
颗粒粒度表征
粒度计算公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月刊
1004-0609
43-1238/TG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42-218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48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