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就业对教育的依恋最早对教育和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论述的当数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Schultz)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投资来提高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schultz T w 1963 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Press.New York)在舒尔茨看来,受教育者所形成的"价值能力",实质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伴随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通过谋得较好的工作而获得比较高的工资收入。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中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出发,以非主流派理论出现的筛选理论则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认为教育首先给予受教育者的是一种文凭证明,而在雇主和雇员因劳动力找寻和工作找寻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恰恰是这教育文凭,成为了雇主选择雇员的主要依据,并根据文凭所体现出的个人能力的大小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对就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与舒尔茨和韦尔奇同时期的劳动力市
推荐文章
解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高职教育
就业教育
体会
观点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
大学生
就业
城市情结
文化与翻译的情结
文化
翻译
转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读就业与教育的依恋情结
来源期刊 中国大学生就业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毕业生就业市场 教育过度 用人单位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 受教育者 求职者 人力资本积累 主要依据
年,卷(期) zgdxsjyb_2002,(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47.3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劳动力市场
毕业生就业市场
教育过度
用人单位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
受教育者
求职者
人力资本积累
主要依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大学生就业
半月刊
1009-0576
11-4028/D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茂大厦C
82-631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26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