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肋软骨内微动脉的来源、走行和作用.方法对16例不同胎龄的胚胎进行了ABS(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简称ABS)灌注和扫描电镜观察.取13例成人肋软骨和13例死于非软骨性疾病的3~6岁尸体肋软骨标本,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然后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肋软骨内的微动脉来自于肋间前动脉,在软骨内沿软骨的长轴方向向肋骨方向走行,在离肋软骨连结处骨骺800μm~1 100μm处突然中止.光镜观察发现,幼儿和成人肋软骨中仍可见该血管.结论肋软骨内微动脉的走行方向与作用不同于长骨骺软骨内血管,在幼儿时期切断该血管可能不会损伤肋软骨连结处骨骺.
推荐文章
舌黏膜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舌/血液供应
黏膜/血液供应
舌诊
绵羊肺胸膜下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绵羊
胸膜下微血管
扫描电镜
高脂血症大鼠红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高脂血症
红细胞
扫描电镜
异型红细胞
人脑内猪囊尾蚴囊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囊尾蚴
囊胞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肋软骨内微动脉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肋软骨 动脉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8-3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6.83
字数 16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02.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文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81 481 11.0 17.0
2 唐耘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42 242 8.0 14.0
3 胡廷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30 244 8.0 14.0
4 蒋小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21 139 6.0 11.0
5 孙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2 4 1.0 2.0
6 冯杰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4 25 2.0 4.0
7 吴学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5 8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肋软骨
动脉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