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报道了钨硼杂多阴离子[BW11O39M(H2O)]7-(M=Co2+,Cu2+,Ni2+)中配位水与奎宁的取代反应,利用UV-vis和ESR谱进行了表征,并且测定了配合物的旋光度,结果表明奎宁取代了杂多阴离子中的配位水,与杂多阴离子中的取代过渡金属原子形成了配位键.奎宁与杂多阴离子键合生成的杂多配合物,仍然具有旋光活性,其中含Cu2+的奎宁杂多化合物保持了奎宁的左旋特性,而含Ni2+的奎宁杂多配合物由左旋变为右旋.并初步探讨了取代反应的机理.
推荐文章
新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
多金属氧酸盐
催化剂
马来酸二异辛酯
环丙沙星-磷钼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
多金属氧酸盐
环丙沙星
热分解动力学
TG-DTA-DTG
多金属氧酸盐α-K7[SiW9Co3(OH2)3O37]催化降解碱木质素
碱木质素
多金属氧酸盐
催化
降解
多金属氧酸盐负载脱硫研究
keggin结构
多金属氧酸盐制备与筛选
红外谱图
电镜检测
杂多酸负载
氧化还原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奎宁与过渡元素钨硼多金属氧酸盐中配位水的取代反应研究
来源期刊 分子科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杂多阴离子 旋光活性 奎宁 过渡元素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1
字数 15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035.2003.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慧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 26 133 7.0 9.0
5 周百斌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 81 603 13.0 22.0
6 王春风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 2 5 1.0 2.0
7 彭军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37 240 9.0 14.0
8 周宏立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 5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多阴离子
旋光活性
奎宁
过渡元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子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0-9035
22-1262/O4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12-8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