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比较法上,对法律行为理论及其制度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从法学方法的角度,讨论何以在当时的德国会出现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文章认为,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浪漫主义和精神科学对'理解'和'意义'的探求有关,而浪漫主义在法学领域推进的结果是历史法学派。最终创造法律行为的是理性法学派的体系化法学方法。在当时的德国,产生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有某种必然性,这一根源在法学上,体现为罗马法学派与日耳曼学派的对立,但是更深刻的根源在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
推荐文章
论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
实体
法律地位
论法学教育中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
培养
法律行为效力理论之评析
法律效力
法律行为
有效要件
不生效力
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建议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
意思表示瑕疵
电子格式合同
完善建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法律行为概念的缘起与法学方法
来源期刊 私法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律行为 理性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罗马法学派 日耳曼法学派 理解与意义
年,卷(期) sfc_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100
页数 46页 分类号 D91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 50 360 10.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律行为
理性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罗马法学派
日耳曼法学派
理解与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私法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理科5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