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氢氧化锂代替氯化钙作催化剂,以4-氨基安替吡啉和变色酸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反应,采用酸化、碱溶、萃取、酸化等后处理方式,合成安替吡啉偶氮Ⅲ,产率从40 %提高至44.3 %.考察反应温度、催化剂、不同后处理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研究在 pH9.182的硼砂缓冲介质中显色剂与Cu(Ⅱ)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剂与Cu(Ⅱ)形成1∶1的蓝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90=1.949×104 L*mol-1*cm,铜的浓度在0~2.4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推荐文章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及其与钒(Ⅴ)的显色反应
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
钒(Ⅴ)
分光光度法
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及与铟的显色反应
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
合成
铟(Ⅲ)
显色反应
光度分析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锆(Ⅳ)
显色反应
2,7-双(4-安替吡啉偶氮)变色酸的合成及测定铜(Ⅱ)的研究
2,7-双(4-安替吡啉偶氮)
变色酸
分光光度法
铜(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替吡啉偶氮Ⅲ的合成及与铜显色反应研究
来源期刊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合成 安替吡啉偶氮Ⅲ Cu(Ⅱ) 显色反应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8-2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31
字数 21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2198.2003.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桂秋 45 230 8.0 14.0
2 于秀兰 72 247 9.0 12.0
3 臧淑艳 22 136 7.0 10.0
4 刘觉 1 2 1.0 1.0
5 麻勇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成
安替吡啉偶氮Ⅲ
Cu(Ⅱ)
显色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季刊
2095-2198
21-1577/TQ
大16开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