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扫描设备为飞利浦MX8000四层螺旋CT机.11例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以探讨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以理论阈值为中心,将30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阈值分别为65HU、75HU及85HU)探讨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阈值.结果:阈值65HU组,扫描起始处颈总动脉的CT值较低(均数98HU);阈值85HU组,扫描起始处动脉显示好,但颈内动脉C1段的CT值较低(均数142HU),与同层静脉的密度对比明显降低;阈值75HU组,靶血管全程的CT值均与参考标准(150~200HU)一致,动静脉密度对比明显,后处理的动脉图像清晰.结论:①颅颈联合MSCTA可系统显示头颈部血管,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追加扫描.②追踪触发技术在更好地显示靶血管的同时,省去了小剂量试验,减少了对比剂用量,更加简便快捷.对比剂注速3.5 ml/s,触发阈值为75HU时的图像质量较佳.
推荐文章
多层螺旋CT追踪触发技术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
追踪触发技术
CT 动脉血管造影
颅颈动脉狭窄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技术
颅颈交界区畸形
教学应用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螺旋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追踪触发技术在颅颈联合CTA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头颈部 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814.42
字数 35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03.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澄 185 1591 21.0 29.0
2 于富华 9 122 6.0 9.0
3 姜保东 3 3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颈部
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双月刊
1672-0512
11-4894/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24-20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