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在HClO4和H2SO4两种溶液中Sb于Cu(111)和Cu(100)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 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原子排列和强吸附阴离子的存在将明显影响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 在结构较为开放的Cu(100)表面,Sb形成的欠电位沉积层结构也较为开放,并且伴随着表面合金的形成;而在密堆积的Cu(111)表面上,Sb形成了致密的单层结构. 又当Cu(111)表面存在强吸附的SO42-时,Sb原子首先在SO42-吸附层与Cu表面交接的新台阶处成核,随后通过取代SO42-向上一层晶面发展,表现出独特的成核-生长行为; 而在弱吸附的HClO4溶液中,Sb的欠电位沉积系以在晶面上随机形成一些单原子层高度的Sb岛为特征. 在Cu(100)表面,通过SO42-的诱导共吸附,欠电位沉积的Sb原子形成了开放性更大的(4×4)结构,不同于在HClO4溶液中所形成的(22×22)R45°结构.
推荐文章
锰在铅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研究
欠电位沉积
铅电极
Sb在Au电极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过程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Sb吸附
Au电极
Cu-Sn-Sb三元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蓄电池
负极材料
Cu-Sn-Sb三元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甲醇在欠电位沉积Ru修饰Pt电极上的催化氧化
欠电位沉积
甲醇电化学氧化
欠电位沉积(upd)-Ru/Pt电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b在Cu单晶电极上欠电位沉积的电化学和现场STM研究
来源期刊 电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Sb Cu(100) Cu(111) 欠电位沉积 现场STM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3-401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46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471.2003.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秉伟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 4 26 2.0 4.0
2 汤儆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 2 23 1.0 2.0
3 颜佳伟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 2 2 1.0 1.0
4 吴继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 1 1 1.0 1.0
5 胡文云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b
Cu(100)
Cu(111)
欠电位沉积
现场STM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化学
双月刊
1006-3471
35-1172/O6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D信箱(化学楼)
34-6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637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