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认为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较新的有效方法.从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来看,其集中程度一般都不太好,而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未经历125℃以上的完全退火.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反映本区具有较复杂的热史,可能与楚雄盆地构造变动强烈,并伴有多期次火山活动有关.裂变径迹反映本地区三个主要不整合的剥蚀量不同.其中云参1井三个不整合的剥蚀量分别为220m(D1/O2)、180m(T3/D2)和105m(K2/J2).云龙凹陷露头剖面三个不整合的剥蚀量为263m(D1/O2)、149m(T3/D2)和280m(K2/J2).
推荐文章
从海相地层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探讨楚雄盆地的热史及剥蚀史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热史
剥蚀史
楚雄盆地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多元动力学模拟
合肥盆地
圆筒山组
磷灰石裂变径迹
多元动力学模拟
构造演化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进展
裂变径迹
退火影响因素
盆地构造热史
造山带隆升分析
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进展
磷灰石裂变径迹
含油气盆地
热史模拟
盆山耦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来源期刊 南方油气 学科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盆地模拟 海相地层 楚雄盆地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儒峰 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沉积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中心 7 277 6.0 7.0
2 郭彤楼 6 83 4.0 6.0
4 周雁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灰石裂变径迹
盆地模拟
海相地层
楚雄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滇黔桂油气
季刊
N
云南省昆明市关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