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针对颗粒浓度在两相流动中的重要性,建立了颗粒体积浓度方程,阐述了颗粒浓度在求解过程中的特点及颗粒体积浓度方程在计算方法中的贯穿.其次计算了沙层上的稀相可压气固两相流、直管内的不可压液固两相流及叶片扩压器中的密相可压气固两相流的流动,发现了颗粒浓度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并验证了用不可压或稀相的模型来计算可压或密相的模型会带来误差,说明了在计算可压密相两相流动时,可压及密相的因素必须考虑到.
推荐文章
用颗粒相双尺度二阶矩湍流模型模拟突扩两相流动
两相流动
二阶矩模型
双尺度脉动
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
流固两相流
耦合
颗粒间相互作用
离散单元法
双拉格朗日模型模拟气固两相双圆柱绕流
圆柱绕流
颗粒碰撞
离散涡方法
气固两相流
双拉格朗日模型
后台阶气固流动的双流体大涡模拟和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验证
后台阶流动
气固流动
大涡模拟
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双流体模型模拟湍流两相流场
来源期刊 空气动力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密相 数值模拟 两相流 可压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3
页数 6页 分类号 O357
字数 2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1825.2003.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培正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2 372 10.0 19.0
2 曾卓雄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 46 247 10.0 12.0
3 胡春波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 69 579 13.0 19.0
4 封立耀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 10 52 4.0 7.0
5 亢力强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2 146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密相
数值模拟
两相流
可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双月刊
0258-1825
51-1192/TK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2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91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