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 kg块茎需要纯N 2.65 kg.
推荐文章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马铃薯
施氮量
氮素积累量
收获指数
氮肥吸收速率
氮肥利用效率
红芪氮素吸收和多糖积累规律及施肥响应
红芪
氮素
多糖
施肥
坡缕石
冬种马铃薯的氮素吸收、积累、分配特征研究
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氮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氮运筹对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
基追比
施氮量
氮素积累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来源期刊 中国马铃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马铃薯 吸收 积累 分配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8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32
字数 36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35.2003.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克礼 66 1987 30.0 42.0
2 高聚林 193 3396 35.0 48.0
3 盛晋华 50 1035 18.0 31.0
4 张宝林 38 624 11.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242)
二级引证文献  (664)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2(6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3(74)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4(6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5(10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6(10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97)
2017(8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9)
2018(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19(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20(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铃薯
吸收
积累
分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马铃薯
双月刊
1672-3635
23-1477/S
大16开
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14-16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91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