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产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片麻岩和石英岩中的透镜状高压基性麻粒岩内锆石进行离子探针(SHRIMP)U-Pb测年, 14个锆石颗粒15个测点中有13个点集中分布在谐和线上, 其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17.6±0.3 Ma, 反映了麻粒岩从地壳深部快速上升的绝热降压变质事件, 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的构造隆升环境, 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伸展拆离作用和淡色花岗岩侵位同步. 还有1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9.5±0.4 Ma,与新特提斯的最终关闭有关; 另一粒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991 ± 26 Ma, 代表了麻粒岩原岩的年龄. 总之, 定年结果反映该区麻粒岩经历了多期变质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川西江浪岩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江浪穹窿
江浪岩组
碎屑锆石
U-Pb定年
扬子板块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获取、分析与比较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数据获取
可视化方法
定量比较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锆石和独居石
U-Th-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亚东
喜马拉雅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日玛那麻粒岩锆石U-Pb年代学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麻粒岩 U-Pb年龄 晚新生代 喜马拉雅
年,卷(期) 2003,(20)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6-2179
页数 4页 分类号 P5
字数 44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23-074X.2003.2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德威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9 1221 21.0 32.0
2 刘德民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5 388 12.0 18.0
3 张雄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6 465 11.0 20.0
4 廖群安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2 618 15.0 23.0
5 袁晏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2 296 10.0 16.0
6 万渝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8 2817 30.0 50.0
7 易顺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0 288 12.0 16.0
8 曹树钊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 67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220)
二级引证文献  (488)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09(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0(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1(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7(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5)
2018(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9(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3)
2020(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粒岩
U-Pb年龄
晚新生代
喜马拉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