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物医学信号的压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们普遍认为有损压缩技术会使诊断信息丢失,只有无损压缩才能不失真地保留所有信息,因而临床诊断必须使用无损压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信号的采集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就会引入量化误差和其他各种误差,即使用无损压缩,实际也是有损的;其次,无损压缩的压缩比很低,其压缩性能远不能与有损压缩相比,所以,在医学领域真正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还是有损压缩技术,关键是如何控制好误差以确保信号的可信度.而一般的有损压缩技术,由于其对信号失真度缺乏严格的控制,因而不适合应用于医学领域,所以有必要研究特殊的有损压缩技术,这就是近无损压缩技术.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能有效表征信号可信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医学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上下文的生物医学信号近无损压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近无损压缩在保证信号可信度的前提下获得了比无损压缩更好的压缩结果.最后,我们还就近无损压缩技术的研究方向作了有益的探讨.
推荐文章
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和DPCM的医学图像近无损压缩
整数小波变换
DPCM
近无损压缩
图像的无损压缩研究
无损压缩
熵编码
近无损压缩
逐级式传输
基于小波的医学影像无损压缩
JPEG2000
小波变换
无损压缩
整数小波
医学图像无损压缩技术研究进展
医学图像
无损压缩
感兴趣区域
磁共振成像
小波变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医学信号的近无损压缩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近无损压缩 上下文建模 DPCM Golomb编码 最小二乘格形自适应算法(LSL)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5-2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18.04
字数 40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03.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童勤业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59 541 15.0 20.0
2 杨胜天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13 6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无损压缩
上下文建模
DPCM
Golomb编码
最小二乘格形自适应算法(LSL)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0258-8021
11-2057/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9号
82-7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8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