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蠕变损伤是岩盐的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为此时长山盐矿和乔后盐矿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岩盐蠕变模型.对两种岩盐试件在裂纹的产生、发展直至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其产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岩盐晶粒结晶过程中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晶粒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晶粒之间的交界面极不规则,这时位错在这些晶体内占有重要地位,位错就控制了该晶粒的力学性质;其次是两种岩盐中NaCl的含量、晶粒大小、晶粒之间的胶结不同,造成两种岩样在蠕变过程中表现的现象不同,其岩盐力学性质也有差异.
推荐文章
岩石卸荷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
卸荷
峰前、峰后卸围压
BP神经网络
混凝土损伤弹性本构关系及断裂判据
混凝土
损伤
本构关系
断裂判据
有效应力强度因子
砌体本构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砌体
本构关系
损伤
随机本构
岩盐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研究
岩盐
力学模型
弹塑性损伤耦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盐流变特性与卸荷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井矿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岩盐 蠕变 损伤 位错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3,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32
字数 31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335.2003.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贤德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6 671 14.0 25.0
2 姜永东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0 1837 25.0 42.0
3 张兰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9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盐
蠕变
损伤
位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井矿盐
双月刊
1001-0335
51-1344/TS
大16开
四川省自贡市东兴寺街11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4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