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AF)患者血液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浓度变化及其对评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价值.方法: 45例慢性房颤患者中9例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出左房血栓或有栓塞病史,为血栓阳性组,余36例房颤患者为阴性组,另选临床情况相似的21例窦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T、D-D浓度和AT-Ⅲ活性,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F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血栓,其TAT及D-D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窦律组(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窦律组(P<0.05).血栓组患者TAT、D-D水平较血栓阴性组明显升高(P均<0.05).房颤患者TAT与D-D水平呈正相关性(rs=0.306,P<0.05).结论: 房颤患者可引起凝血系统的激活;检测房颤患者血浆中TAT可成为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有价值的一种方法.
推荐文章
疏血通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心房颤动
血栓前状态
疏血通注射液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87例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
高血压
血栓栓塞
抗栓治疗
慢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慢性心房颤动
心率控制
抗栓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TAT水平变化对评价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来源期刊 河南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7+5
字数 21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03.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建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146 709 12.0 16.0
2 沈玉祥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62 357 10.0 16.0
3 翟亚萍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51 221 9.0 11.0
4 商保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24 132 7.0 11.0
5 刘淼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房颤动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医学研究
旬刊
1004-437X
41-1180/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学府广场一期2号楼-1001
36-1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8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