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当代电影文化中,"枪"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和象征符号.它是男性"菲勒斯"的象征,当窃贼克莱德在叛逆少女邦妮面前把枪放在裆部摆弄时,它正明确无误地发出性征服的信息(<邦妮与克莱德>1961);它是国家机器的燃油与润滑剂,它理应属于缔造者与保卫者,但一旦落入敌手,它又是威胁,伺机掀起不安与动乱.在一些类型片,如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反特片"和好莱坞的警匪片中,枪的双刃剑性质一览无遗.
推荐文章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镜头
声音
电影语言
情绪状态
合肥市夏季流浪猫流浪狗的初步调查
流浪猫狗
合肥
本底调查
生境选择
拉萨市城关区流浪狗的昼间行为节律
拉萨市
流浪狗
行为
节律
时间分配
合肥市夏季流浪猫流浪狗行为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流浪猫、狗
行为
日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寻枪":个人身份的迷失与重新定位--解析黑泽明《流浪狗》与陆川《寻枪》
来源期刊 东方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文化
双月刊
1005-9253
44-1383/GO
中国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36
论文1v1指导